了解TCP、UDP、TLS

本文阅读 25 分钟
首页 知识库 正文

了解一点底层网络通信原理,对日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,减少与后端工程师的“日常沟通摩擦”,增强共鸣和互信与理解。而在面试过程中,很多公司会考察前端工程师的知识广度,TCP/IP、TCP、UDP、TLS是被高频问到的。

TCP/IP协议是一个协议集,里面包括很多协议的,TCP、UDP、TLS等只是其中的协议。

TCP/IP协议集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访问层

应用层包括:

  • 超文本传输协议(HTTP):万维网的基本协议;
  • 文件传输(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);
  • 远程登录(Telnet),提供远程访问其它主机功能,它允许用户登录;
  • internet主机,并在这台主机上执行命令;
  • 网络管理(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),该协议提供了监控网络设备的方法,以及配置管理,统计信息收集,性能管理及安全管理等;
  • 域名系统(DNS),该系统用于在internet中将域名及其公共广播的网络节点转换成IP地址。

传输层包括:

  • TLS,也即SSL(Secure Sockets Layer,安全套接字层)协议,后来IETF在标准化SSL协议时,将其改名为Transport Layer Security(TLS,传输层安全)。

网络层包括:

  • Internet协议(IP)
  • 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(ICMP)
  • 地址解析协议(ARP)
  •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(RARP) **

网络访问层:

  • 网络访问层又称作主机到网络层(host-to-network)。网络访问层的功能包括IP地址与物理地址硬件的映射,以及将IP封装成帧。基于不同硬件类型的网络接口,网络访问层定义了和物理介质的连接。

壹.5.2.1 TCP

术语含义
SYN请求建立连接,并在其序列号的字段进行序列号的初始值设定。建立连接,设置为1。
ACK确认号是否有效,一般置为1。
FIN希望断开连接。
URG紧急指针是否有效。为1,表示某一位需要被优先处理。
PSH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即从TCP缓冲区把数据读走。
RST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,复位。

三次握手

三次握手

如上图,三次握手分别是:

  1. SYN 客户端选择一个随机序列号x,并发送一个SYN数据包,其中可能还包括其他TCP标志和选项。
  2. SYN ACK 服务器给x加1,并选择自己的一个随机序列号y,追加自己的标志和选项,然后返回响应。
  3. ACK 客户端给x和y加1并发送握手期间的最后一个ACK数据包。

握手对延迟的影响

三次握手完成后,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信了。客户端可以在发送ACK分组之后立即发送数据,而服务器必须等接收到ACK分组之后才能发送数据。这个启动通信的过程适用于所有TCP连接,因此对所有使用TCP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性能影响,因为每次传输应用数据之前,都必须经历一次完整的往返。

举个例子,如果客户端在纽约,服务器在伦敦,要通过光纤启动一次新的TCP连接,光握手至少就要花56 ms:向伦敦发送分组需要28 ms,响应发回纽约又要28 ms。在此,连接的带宽对时间没有影响,延迟完全取决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往返时间,这其中主要是纽约到伦敦之间的传输时间。 三次握手带来的延迟使得每创建一个新TCP连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。而这也决定了提高TCP应用性能的关键,在于想办法重用连接。

重用TCP连接有一个方案叫“TCP Fast Open”(TFO),Linux 3.7及之后的内核已经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中支持TFO,具体内容可以查阅IETF规范

常见面试题

1.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,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?

答: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,可以直接发送SYN+ACK报文。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,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。但是关闭连接时,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,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,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,告诉Client端,"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"。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,我才能发送FIN报文,因此不能一起发送。故需要四步握手。

2.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(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)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?

答:虽然按道理,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,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,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,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。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。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,但该ACK可能丢失。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,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。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,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。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。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,等待2MSL的时间。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,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。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(Maximum Segment Lifetime)。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,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。如果直到2MSL,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,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,则结束TCP连接。

3.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?

答: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,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(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),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,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。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,死锁是可能发生的。作为例子,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,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,S收到了这个分组,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。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,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,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。可是,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,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,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,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。在这种情况下,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,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,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。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,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。这样就形成了死锁。

4.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,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?

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,显然,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,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,白白浪费资源。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,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,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,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,以后每隔75秒钟发送一次。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,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,接着就关闭连接。

壹.5.2.2 UDP

1980年8月,UDP(User Datagram Protocol,用户数据报协议)被John Postel加入了核心网络协议套件。UDP的主要功能和亮点并不在于它引入了什么特性,而在于它忽略的那些特性。UDP经常被称为无(Null)协议,RFC 768描述了其运作机制,全文完全可以写在一张餐巾纸上。

数据报

数据报(Datagram)为一个完整、独立的数据实体,携带着从源节点到目的地节点的足够信息,对这些节点间之前的数据交换和传输网络没有任何依赖。 数据报(datagram)和数据包(packet)是两个经常被人混用的词,实际上它们还是有区别的。数据包可以用来指代任何格式化的数据块,而数据报则通常只用来描述那些通过不可靠的服务传输的数据包,既不保证送达,也不发送失败通知。正因为如此,很多场合下人们都把UDP中User(用户)的U,改成Unreliable(不可靠)的U,于是UDP就成了“不可靠数据报协议”(Unreliable Datagram Protocol)。这也是为什么把UDP数据包称为数据报更为恰当的原因。

UDP的“无协议”是怎么回事呢?

要理解为什么UDP被人称作“无协议”,必须从作为TCP和UDP下一层的IP协议说起。

IP层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地址从源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报(Datagram)。为此,消息会被封装在一个IP分组内(如下图),其中载明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,以及其他一些路由参数。

注意,数据报这个词暗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:IP层不保证消息可靠的交付,也不发送失败通知,实际上是把底层网络的不可靠性直接暴露给了上一层。

如果某个路由节点因为网络拥塞、负载过高或其他原因而删除了IP分组,那么在必要的情况下,IP的上一层协议要负责检测、恢复和重发数据。

IPV4首部

而UDP协议会用自己的分组结构(如下图)封装用户消息,它只增加了4个字段:源端口、目标端口、分组长度和校验和。这样,当IP把分组送达目标主机时,该主机能够拆开UDP分组,根据目标端口找到目标应用程序,然后再把消息发送过去。

UDP首部

事实上,UDP数据报中的源端口和校验和字段都是可选的。IP分组的首部也有校验和,应用程序可以忽略UDP校验和。也就是说,所有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工作都可以委托给上层的应用程序。说到底,UDP仅仅是在IP层之上通过嵌入应用程序的源端口和目标端口,提供了一个“应用程序多路复用”机制。明白了这一点,就可以总结一下UDP的无服务是怎么回事了:

  1. 不保证消息交付 不确认,不重传,无超时。 __
  2. 不保证交付顺序 不设置包序号,不重排,不会发生队首阻塞。
  3. 不跟踪连接状态 不必建立连接或重启状态机。
  4. 不需要拥塞控制 不内置客户端或网络反馈机制。

应用场合

TCP是一个面向字节流的协议,能够以多个分组形式发送应用程序消息,且对分组中的消息范围没有任何明确限制。因此,TCP连接的两端存在一个连接状态,每个分组都有序号,丢失还要重发,并且要按顺序交付。相对来说,UDP数据报有明确的限制:数据报必须封装在IP分组中,应用程序必须读取完整的消息。换句话说,数据报不能分片。

UDP是一个简单、无状态的协议,适合作为其他上层应用协议的辅助。实际上,这个协议的所有决定都需要由上层的应用程序作出。

有些应用程序可能并不需要可靠的交付或者不需要按顺序交付。比如,每个分组都是独立的消息,那么按顺序交付就没有任何必要。而且,如果每个消息都会覆盖之前的消息,那么可靠交付同样也没有必要了。可惜的是,TCP不支持这种情况,所有分组必须按顺序交付。

无需按序交付数据或能够处理分组丢失的应用程序,以及对延迟或抖动要求很高的应用程序,最好选择UDP等协议。

壹.5.2.3 TLS 1.2

Netscape(网景公司) 在 1994 年时提出了 SSL 协议的原始规范, TLS 协议也经过了很多次版本的更新。目前低版本的 TLS (例如:SSL 3.0/TLS 1.0 等)存在许多严重漏洞。另外根据 Nist(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)所说,现在没有补丁或修复程序能够充分修复低版本 TLS 的漏洞,尽快升级到高版本的 TLS 是最好的方法。

目前行业正处于 TLS 1.2 取代 TLS 1/1.1 的过渡时期,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安全企业启用 TLS 1.2。它引入了 SHA-256 哈希算法,摒弃了 SHA-1,对增强数据完整性有着显著优势。

TLS的四次握手

客户端与服务器在通过TLS交换数据之前,必须协商建立加密信道。协商内容包括TLS版本、加密套件,必要时还会验证证书。然而,协商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一个分组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往返一次(如下图,绿色部分代表TLS的四次握手),因而所有TLS连接启动时都要经历一定的延迟。

TLS的四次握手

详细解说如下

1.客户端发出请求(ClientHello)

首先,客户端(通常是浏览器)先向服务器发出加密通信的请求,这被叫做ClientHello请求。在这一步,客户端主要向服务器提供以下信息:

  • 支持的协议版本,比如TLS 1.0版。
  • 一个客户端生成的随机数,稍后用于生成“对话密钥”。
  • 支持的加密方法,比如RSA公钥加密。
  • 支持的压缩方法。

2.服务器回应(SeverHello)

  • 确认使用的加密通信协议版本,比如TLS 1.0版本。如果浏览器与服务器支持的版本不一致,服务器关闭加密通信。
  • 确认使用的加密方法,比如RSA公钥加密,返回加密公钥。
  • 服务器证书。

3.客户端回应

  • 验证证书的合法性(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,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),如果证书受信任,则浏览器栏里面会显示一个小锁头,否则会给出证书不受信的提示。
  • 如果证书受信任,或者是用户接受了不受信的证书,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数的密码,并用证书中提供的公钥加密。
  • 使用约定好的HASH计算握手消息,并使用生成的随机数对消息进行加密,最后将之前生成的所有信息发送给网站。

4.服务器

  • 使用自己的私钥将信息解密取出密码,使用密码解密浏览器发来的握手消息,并验证HASH是否与浏览器发来的一致。
  • 使用密码加密一段握手消息内容为"Finished",发送给浏览器。

壹.5.2.4 TLS 1.3

2018年8月份,IETF正式宣布TLS 1.3规范真正落地了,标准规范(Standards Track)定义在 rfc8446,这里概要性的了解下TLS 1.3协议的特性,并解释各个组织对于该版本的支持。

TLS 1.3版本从2014年开始开发,到2018年8月份历经了四年,可见是非常大的一个工程,一共有28个草案。

作为TLS1.3协议最重要、最著名的实现,OpenSSL也发布了OpenSSL 1.1.1版本,该版本全面支持TLS 1.3,是一个长期支持版本(LTS),将会有5年的支持,该版本兼容1.1.0版本,OpenSSL官方建议尽快从1.1.0版本升级到1.1.1版本。

另外 Facebook 开源了一个 TLS 1.3 协议实现软件 Fizz,仅仅支持 TLS 1.3版本,不用考虑老的 TLS 版本,会让代码简洁不少。

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TLS协议实现就是NSS,其3.39版本也全面支持TLS 1.3(rfc8446)协议了。

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Web服务器,Nginx从1.13.0版本开始支持TLS 1.3协议,但真正支持还是依赖于其引用的协议实现(比如OpenSSL、NSS)。

说完服务器支持TLS 1.3,接下去说下浏览器对于该版本的支持。不管是Chrome还是Firefox都可以手动配置支持TLS 1.3(当然是draf草案)。目前两大浏览器厂商宣布:

  • chrome70(桌面版)开始,将默认开启支持TLS 1.3(rfc8446),潜台词70以前的版本可以手动启用TLS 1.3(draf)。
  • firefox63版本(201810月),将默认开启支持TLS 1.3(rfc8446)。

国外的一些云服务厂商也全面支持TLS 1.3协议了,比如 CloudFlare 从2016年就启用TLS 1.3支持了,KeyCDN也已经全面支持了,国内在这方面还差了不少。

解密HTTPS流量的Wireshark,从2.6.3版本开始,Wireshark也将支持TLS 1.3(rfc8446)。

另外一个著名的HTTP协议调试工具 Curl,从 7.52.0 版本开始也已经支持 TLS 1.3协议,但真正支持还是依赖于其引用的协议实现(比如OpenSSL、NSS)。

TLS 1.3 协议做了那些改变?

  • 性能提升,主要是减少了握手次数,甚至可以做到0-RTT,了解TLS协议的同学都知道,TLS握手延迟是TLS性能最大的杀手。
  • 安全性提升,比如说仅仅支持 AEAD 密码套件,废除了 AES-CBC 密码套件(使用不当会存在安全问题);整个握手协议也使用签名保证握手消息的完整性(在TLS 1.2协议使用MAC算法验证握手消息),同时握手协议也是加密的(在TLS 1.2协议中,握手消息是明文的)。
  • 协议设计的全方位改革,和TLS 1.2 协议完全是不兼容的,可以说是一次大手术,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,比如说仅仅只支持5种密码套件,进一步保障了安全性。

如果你想详细了解TLS 1.3协议,这篇文章也被开源中国翻译了,有兴趣可以看看。

我们是否可以全面拥抱TLS 1.3?

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,现在可以支持 TLS 1.3了,但不能废弃其他的TLS 版本(比如 TLS 1.2),原因在于:

1)很多老的客户端(比如浏览器)版本可能比较低,根本不支持较新的一些密码套件,所以旧的TLS版本存活时间是比较长的,想想现在TLS 1.1版本还不能强制下线,TLS 1.2从2016年开始启用,到现在已经12年了,某些网站还没有支持TLS 1.2,可见从兼容性的角度看,TLS老版本仍然会存在很长的生命周期。最近几年HTTPS应用越来越普及了,但并不是所有人(包括技术层面)对它还并不是特别了解,就我预估TLS 1.2协议至少还会存活十年以上。

2)TLS1.3是个新版本,认知度和可信任度还比较欠缺,CloudFlare和Firefox在2017年统计过,仅有5%的用户支持TLS 1.3(当然是草案),所以各个服务全面支持 TLS 1.3还有很大的时间,比如服务器可能不会轻易升级OpenSSL,拿我们公司来说,很多服务器OpenSSL版本还是 OpenSSL 1.0.1e。另外很多服务都会使用OpenSSL,轻易是不敢升级的。后续估计各个Linux发行版会发布OpenSSL 1.1.1的APT或RPM包。

3)TLS1.3版本是完全不兼容老版本的 ,HTTPS协议是TLS协议最大的是使用者,其本质上还是HTTP协议,而HTTP应用非常的灵活,在互联网中,有很多的代理服务器或网关,他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,都会透明解析TLS协议,CloudFlare 称之为 「middleboxes」,TLS 1.2 版本已经有12年历史了,这些代理服务器和网关也逐步能够解析TLS协议了,但TLS1.3版本的来临,其解析规则全部失效,那么对于用户来说,他们可能就无法使用TLS1.3协议了,这也是TLS1.3协议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。

总结来说,TLS 1.3的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。

解压密码: detechn或detechn.com

免责声明

本站所有资源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

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

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2》pdf+azw3+epub+mobi
« 上一篇 11-13
Http几个版本的区别
下一篇 » 11-16

发表评论